3月21日至23日,由山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山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山西省健康管理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太原召开。来自京、沪、川、粤、晋等12地的全国急诊医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会聚龙城,以“情怀、责任、担当”为主题,围绕急诊医学焦点、难点和重点进行交流与探讨,共谋学科发展。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作为承办单位,区域急诊医学领军单位,在会议中展现学科建设成果,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会议伊始,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发表书面寄语表示,急诊医学是多学科、多专科融合型专业,聚焦急危重症和各类突发事件伤病员医学救治,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是弘扬和践行白求恩精神、卫生健康职业精神的前沿堡垒,需要情怀、责任和担当。希望大家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强化省市县联动和跨区域联动;加强学习交流,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优化急救流程和资源配置,利用5G、远程医疗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院前院内衔接效率和医疗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梯队,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健康科普,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与能力,再创急诊医学事业新辉煌。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段朝霞讲到,急诊专业体现在“急”,一是业务急——从接诊到治疗全过程无不体现“急”;二是人才“急”——专业人才短缺,急需加强培养;三是专科“急”——专科力量发展仍相对薄弱,急需夯实。因此,我省加强省急诊质控中心年度考核、换届及急诊重点专科的布控,整体谋划部署,从省—市—县多层面促进急诊整体布局发展。希望全省急诊机构在省急诊专科质控中心带领下,进一步做好织网建设,把省、市、县三级质控中心的网织起来,将急诊人才的网织起来,真正筑牢生命救护的第一道防线,畅通绿色通道,同时协助将我省卒中、创伤、胸痛中心等做实做强,服务全省人民健康。
山医大二院院长赵斌发表视频讲话,他介绍了医院及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并表示,山医大二院将通过学术4234开元官方活动大厅、远程会诊、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基层急诊能力提升,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下沉,为全省急诊医学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吕传柱教授、候任主委张国强教授、4234开元官方活动大厅急诊质控中心朱华栋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赵晓东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专家团高度评价山西急诊医学发展,指出“从院前急救到ECMO技术应用,从胸痛等五大中心建设到中毒救治体系”山西急诊人用四十年耕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特种学科”,并同时提出新期许,希望山西急诊立足区域特点,在灾难医学、急诊大平台建设等领域形成示范效应,让三晋经验走向全国。

大会执行主席、山医大二院急诊科主任李燕表示,作为山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主委、山医大二院急诊科带头人,她将带领专业委员会以情怀为根,铸就生命守护的初心;以责任为帆,驱动学科发展的航程;以担当为炬,照亮高质量发展的前路。凝心聚力,共绘山西急诊医学新篇章。
会议设置了多个精彩纷呈的分论坛,并举办了学术4234开元官方活动大厅、技能比赛以及工作坊等丰富多样的活动。
在学术4234开元官方活动大厅环节,众多省内外急诊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急诊医学诊治的前沿动态及新技术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们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详细剖析救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索急救医学的破局之道。从急诊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到未来发展趋势,从各类危重症的救治要点到急救技术的创新应用,涵盖了急诊医学的各个重要领域,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技能比赛现场紧张而激烈,来自全省各地的急诊医护人员各展身手,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比赛项目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急救等关键技能操作,旨在通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急诊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治水平。
工作坊则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大家在专业指导下,对最新的急救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应用,切实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会上还表彰了山西省优秀基层急诊医师荣誉称号获得者,并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激励广大基层急诊医师在工作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基层群众的健康贡献力量。

在医学会的鼎力支持下,山西急诊医学汇聚磅礴发展势能,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山西省急诊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对于推动山西省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提升全省急诊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山西省急诊医学的"排头兵",山医大二院急诊科将持续发挥省级质控中心职能,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育急诊专才,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全省急危重症救治水平,让每个生命都能获得及时、专业、有温度的急诊医疗服务。相信在全体急诊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的急诊医学事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初审初校:李 燕
复审复校:吴梦越
终审终校:王 红